当前位置:
发布时间:2025-04-05 19:40:50
保利协鑫首席技术官代冰表示:鑫单晶G2的平均转化效率接近直拉单晶,相对直拉单晶有0.5%以上的效率增益,光率平均也要低1%,同时具有面积大、低封装损失的优势,是单晶铸锭技术取得的最新产品突破。
而这种太阳能电池的很多用途是传统硅太阳能电池无法实现的。自然通信杂志也对此进行了报道。
当前保持效率记录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甚至可与非晶硅光伏电池一争高下。溶解加工能力使可延展性工业印刷工艺如喷涂或丝网印刷技术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制造,这提高了生产出面薄、大面积、低成本而柔韧的太阳能电池的可能性。这一发现可以提高在窗户上,或者其它一些弯曲或柔性表面上的太阳能涂料的转化效率作为国内最具代表性的清洁能源企业家,李河君就当前光伏产业、政策现状做出了自己的判断。像宜家中国门店屋顶电站、汉能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50MW光伏电站等越来越多的大型光伏应用项目正在不断涌现。
12月23日记者获悉,一份来自市场调查公司的报告预测,中国在2014年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市场。在过去不到10年的时间里,以汉能为代表的中国光伏企业已经成功引领中国光伏从天方夜谭般的概念发展成为全球化程度极高、产业规模位列世界前三的新兴产业。保利协鑫执行总裁舒桦表示:保利协鑫高效硅片种的类单晶产品已经成为具有相当影响力的硅片品类,将逐渐成为单晶产品的主流,鑫单晶G2将给客户提供更高价值增值。
在此之前,市场上的单晶硅片以不同直径(200-210毫米)的规格出现,种类并不统一,不同的硅片公司向电池厂商提供不同规格的单晶硅片,行业没有统一标准。对于电池厂商而言,使用多种规格单晶硅片虽然面积及功率输出有不同程度增加,但因为标准不统一,上下游沟通成本会增加,未必能达到产线及供应链的最优点;同时因为规格不统一,单晶硅片厂商也受到限制,无法做到大规模批量生产某一种规格产品,规模经济优势减弱,也不利于达到最佳成本,此次我们统一单晶硅片的规格标准,有利于产业链上下游降低成本,增加竞争力。过去两年受行业低气压影响,供需失衡导致需求缩减,硅片价格一路下跌;同时下游电池、组件企业对每瓦投资成本的追求掩盖了对发电效率及衰减质量的考量,国内太阳能单晶硅片制造商承受很大压力;另一方面,多晶组件市场占有率逐渐增加,市场形势的变化让此前独立竞争、各自为战的单晶硅片制造商走向合作、一致对外,而在硅片的市场中,保利协鑫无疑是他们最大的竞争对手。鑫单晶G2的发布被视为与不久前五大单晶硅片企业发布的M1&M2的一次新品对弈,随着中国分布式政策的发布与逐步细化推行,双方都感觉到市场的微妙变化,不约而同选择在这个时间节点发布新产品。
第二代类单晶除了在产品技术参数上做了提升,其外观呈现出更高的均匀性与一致性,335W/72PCS鑫单晶G2组件与早期类单晶组件实物照片对比显示,鑫单晶G2硅片单晶面积超过99%。2011年保利协鑫发布了第一代类单晶产品,硅片平均转换效率达到18.5%,成为当年量产类单晶产品中最高。
面对五家单晶硅片制造商的统一战线,代冰表示:我们只看市场,现在市场有可能需要非常高输出功率的组件,而我们有技术储备、产品储备,我们觉得现在是一个市场切入点,所以推出二代鑫单晶。2013年,多晶硅材料与硅片制造商保利协鑫是中国光伏行业上游产业链当之无愧的霸主,然而第一位置虽然延续,但却无法松懈,除了需要守住城池持续盈利,还要时刻提防不被黑马超越,通常情况下,业内一般企业无法与之抗衡,然而近日一个团体黑马发出了一声有份量的呐喊。根据市场推出产品,产品推动了市场的拓展,保利协鑫显然抓住了国内硅片市场的特点与需求,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存在差别,受低价格产品影响,中国成为全球组件平均销售价格(ASP)最低的一个市场,多晶组件需求增加,市场对高效多晶硅片的需求增强,2013年鑫多晶硅片出货4.3GW,目前保利协鑫在可流通的多晶硅市场中占比超过70%。保利协鑫首席技术官代冰表示:鑫单晶G2的平均转化效率接近直拉单晶,相对直拉单晶有0.5%以上的效率增益,光率平均也要低1%,同时具有面积大、低封装损失的优势,是单晶铸锭技术取得的最新产品突破。
根据Solarbuzz分析,2010年至今多晶份额加速扩张,主要光伏组件厂商70%选择多晶技术路线,其次为P型单晶技术以及N型单晶,这种趋势在2011年、2012年得到延续,选择多晶的企业呈现继续上升的趋势,到2013年前三个季度已经达到76%。西安隆基公司董事长李振国对PV-Tech表示,采用单晶M1电池转换效率可达19.2%,标准60片组件功率可做到265瓦。正文未完,请点击分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全文显示。按照以往惯例,企业发布新产品很常见,但这次由国内五家主流单晶制造商联合发布新品让人感到意外,更有深意的是,此次发布的产品除了具备新品的常规特征如增加组件功率、保持低成本等以外,五家公司首次对单晶产品提出了规格上的标准,将单晶硅片的规格一致统一为直径205、210(毫米)。
2013年12月19日,西安隆基、河北晶龙、卡姆丹克、天津中环、阳光能源五家公司联合对外发布了带有其共同理念的新产品单晶M1&M2,此举瞬间在业内引起热议。三天后,12月22日保利协鑫在苏州发布第二代类单晶硅片鑫单晶G2,并宣布已进入商业化量产,根据其客户测试数据,此款新产品比第一代类单晶在平均转换效率上提升了1.1%,硅片可用于制备280/335W(60/72PCS)以上电池组件,定位于高效硅片市场的主流应用
第二代类单晶除了在产品技术参数上做了提升,其外观呈现出更高的均匀性与一致性,335W/72PCS鑫单晶G2组件与早期类单晶组件实物照片对比显示,鑫单晶G2硅片单晶面积超过99%。同时我们希望旗下的产品形成体系,现在我们有鑫多晶S1、S2、S3,鑫单晶有G2、G3,从250W一直扩充到290W基本上覆盖了市场面,推出新品是为了使产品之间形成组合,我们认为随着光伏产业的发展市场会更加细分,根据不同细分市场推出切合的产品,实现多元化从而保持领先。
根据Solarbuzz分析,2010年至今多晶份额加速扩张,主要光伏组件厂商70%选择多晶技术路线,其次为P型单晶技术以及N型单晶,这种趋势在2011年、2012年得到延续,选择多晶的企业呈现继续上升的趋势,到2013年前三个季度已经达到76%。三天后,12月22日保利协鑫在苏州发布第二代类单晶硅片鑫单晶G2,并宣布已进入商业化量产,根据其客户测试数据,此款新产品比第一代类单晶在平均转换效率上提升了1.1%,硅片可用于制备280/335W(60/72PCS)以上电池组件,定位于高效硅片市场的主流应用。2011年保利协鑫发布了第一代类单晶产品,硅片平均转换效率达到18.5%,成为当年量产类单晶产品中最高。保利协鑫执行总裁舒桦表示:保利协鑫高效硅片种的类单晶产品已经成为具有相当影响力的硅片品类,将逐渐成为单晶产品的主流,鑫单晶G2将给客户提供更高价值增值。保利协鑫首席技术官代冰表示:鑫单晶G2的平均转化效率接近直拉单晶,相对直拉单晶有0.5%以上的效率增益,光率平均也要低1%,同时具有面积大、低封装损失的优势,是单晶铸锭技术取得的最新产品突破。在此之前,市场上的单晶硅片以不同直径(200-210毫米)的规格出现,种类并不统一,不同的硅片公司向电池厂商提供不同规格的单晶硅片,行业没有统一标准。
西安隆基公司董事长李振国对PV-Tech表示,采用单晶M1电池转换效率可达19.2%,标准60片组件功率可做到265瓦。根据市场推出产品,产品推动了市场的拓展,保利协鑫显然抓住了国内硅片市场的特点与需求,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存在差别,受低价格产品影响,中国成为全球组件平均销售价格(ASP)最低的一个市场,多晶组件需求增加,市场对高效多晶硅片的需求增强,2013年鑫多晶硅片出货4.3GW,目前保利协鑫在可流通的多晶硅市场中占比超过70%。
鑫单晶G2的发布被视为与不久前五大单晶硅片企业发布的M1&M2的一次新品对弈,随着中国分布式政策的发布与逐步细化推行,双方都感觉到市场的微妙变化,不约而同选择在这个时间节点发布新产品。保利协鑫的产品开发策略是紧紧围绕市场,为此在保利协鑫的硅片业务板块中,高效多晶硅片是主导,产品的开发与优势也更为明显,基本保持每6个月推出一款新型高效硅片的频率,自2012年3月推出第一代高效多晶硅片鑫多晶S1之后,2012年10及2013年5月分别推出了鑫多晶S2和S3,每款产品相较上一代产品均会在转化效率上做提升。
过去两年受行业低气压影响,供需失衡导致需求缩减,硅片价格一路下跌;同时下游电池、组件企业对每瓦投资成本的追求掩盖了对发电效率及衰减质量的考量,国内太阳能单晶硅片制造商承受很大压力;另一方面,多晶组件市场占有率逐渐增加,市场形势的变化让此前独立竞争、各自为战的单晶硅片制造商走向合作、一致对外,而在硅片的市场中,保利协鑫无疑是他们最大的竞争对手。2013年12月19日,西安隆基、河北晶龙、卡姆丹克、天津中环、阳光能源五家公司联合对外发布了带有其共同理念的新产品单晶M1&M2,此举瞬间在业内引起热议。
正文未完,请点击分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全文显示。面对五家单晶硅片制造商的统一战线,代冰表示:我们只看市场,现在市场有可能需要非常高输出功率的组件,而我们有技术储备、产品储备,我们觉得现在是一个市场切入点,所以推出二代鑫单晶。对于电池厂商而言,使用多种规格单晶硅片虽然面积及功率输出有不同程度增加,但因为标准不统一,上下游沟通成本会增加,未必能达到产线及供应链的最优点;同时因为规格不统一,单晶硅片厂商也受到限制,无法做到大规模批量生产某一种规格产品,规模经济优势减弱,也不利于达到最佳成本,此次我们统一单晶硅片的规格标准,有利于产业链上下游降低成本,增加竞争力。2013年,多晶硅材料与硅片制造商保利协鑫是中国光伏行业上游产业链当之无愧的霸主,然而第一位置虽然延续,但却无法松懈,除了需要守住城池持续盈利,还要时刻提防不被黑马超越,通常情况下,业内一般企业无法与之抗衡,然而近日一个团体黑马发出了一声有份量的呐喊。
按照以往惯例,企业发布新产品很常见,但这次由国内五家主流单晶制造商联合发布新品让人感到意外,更有深意的是,此次发布的产品除了具备新品的常规特征如增加组件功率、保持低成本等以外,五家公司首次对单晶产品提出了规格上的标准,将单晶硅片的规格一致统一为直径205、210(毫米)。随着12月的到来,喧嚣一年的太阳能企业迎来年底最后冲刺,其中处于太阳能上游制造端的硅片企业在最后一个月里上演了一场对弈交锋,各自亮出岁末压轴底牌
今年前11个月,山东口岸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太阳能电池125.6万个,减少10.7%,占同期山东口岸太阳能电池出口总量(下同)的63.2%;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73万个,减少31.7%,占36.8%。该政策的推出,在短期内将对我国光伏产品出口形势带来不利影响,太阳能电池对欧出口量或将继续下滑。
今年12月3日,中国就美国在有关对华光伏等产品采取的13起反倾销调查和复审中,存在不当适用目标倾销方法、拒绝给予企业单独税率、不当适用不利事实推定等一系列与世贸规则不符的做法,导致错误认定中国产品存在倾销,严重夸大中国产品倾销幅度,提出与美国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进行磋商,正式启动世贸争端解决程序。目前国内已披露的达成意向、签约以及正在开发建设的光伏项目达到130GW,甚至比国家新拟定的到2015年装机达35GW的十二五目标还要多出3倍之多,潜在产能过剩问题已不容忽视。
二、前11个月山东口岸太阳能电池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一)贸易壁垒加剧,对欧盟出口量持续下滑。一、今年前11个月山东口岸太阳能电池出口的主要特点(一)月度出口量波动走低,出口均价近期有所回升。今年三季度日本住宅用太阳能电池发货量较去年同期成长21.0%至53万kW;大规模太阳能发电厂等非住宅用太阳能电池发货量暴增752.6%至153万kW,占比达73.9%。在经历了今年初连续四个月回升后,5、6月份山东口岸太阳能电池月度出口量持续下滑,7月份开始又连续两个月回升,9月份开始持续回落,11月份月当月出口10万个,同比大幅减少37.8%,环比减少6.4%。
对上述三者出口量合计占出口总量的70.5%。价格方面,今年以来山东口岸太阳能电池月度进口均价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波动走势,11月份出口均价为130.8美元/个,同比上涨11.7%,环比上涨2%。
据青岛海关统计,今年前11个月山东口岸出口太阳能电池198.6万个,比去年同期(下同)减少20.3%;价值2.4亿美元,下降36.7%;出口平均价格为每个121.5美元,下跌20.6%。合理运用世贸规则保护本国切身利益将对我国出口产品站稳国际市场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三季度日本太阳能电池内需发货量中,海外制产品达148万kw、占整体内需发货量比重自去年同期的32%大幅上扬至72%。(三)外商投资企业为出口主力,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出口均大幅减少。
发表评论
留言: